随笔作文锦集
- 考试随笔句子
- 2024-09-20 13:11
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索“随笔作文”的神秘之处。通过写作,学生们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此外,写作还能帮助我们记录内心的情感和想法,以便将来回顾。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让内容具有感染力,如果你在写作时毫无头绪,也不要灰心。
随笔作文 篇1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我国是滥用抗生素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用对的,只用贵的;需要时用,不需要时也用;超时或超量使用”等问题。人类在治疗疾病时使用抗生素,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当这些细菌再次传染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最终就会使其对这种药物不再敏感。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
自从本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很多抗生素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抗生素的功效可以说是神奇的,说它们"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一点也不算夸张。正因如此,抗生素就成了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几十年来,用抗生素救活的人不计其数。因此可以说,抗生素济世救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抗生素也会害人。特别是在使用不当例如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抗生素会引起种种不良反应,有的还相当严重。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可损害肾脏;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环丙沙星可有轻度的胃肠道副作用;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还证明,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和多粘菌素B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不少抗生素还可引起恼人的皮疹。
在少数情况下,抗生素也会杀人。特别应当警惕的是,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在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上面所说的氯霉素引
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等引起的肾损害,也可达到致人死命的严重程度。抗生素还有一种"间接"杀人的方式,即通过引起"二重感染"而杀死病人。
原来,在正常人的肠道中,寄生着多种微生素的群体,称为"菌群","菌群"之间互相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的共生状态,谁也占不了优势,谁也不能脱离约束而无限制地生长繁殖,因而谁也起不了致病作用。大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时,肠道内对这些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就被抑制,而"耐药"的"菌群",则因为失去了"对手"的约束而大量繁殖,其结果就是"耐药菌"引起了"二重感染"。引起"二重感染"的"耐药菌"往往是一些真菌,亦称霉菌。这种霉菌感染,如不及时大力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就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怎么办?只有一句话:合理使用,切勿滥用。该用的时候,选用要准确,剂量、用药的持续时间要恰当,要熟悉并密切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一经发现,就要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抗生素不是万能药,不要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抗生素更非退烧药,不能一发烧,不问情由就先把抗生素用上。是否需要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要经过周密的考虑。随便的、盲目的联合用药,有害无益。作为病家,也不要去向医生"点用"抗生素,不要以为药量愈大,品种愈多,效果就一定愈好。有时,会适得其反。只有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才能发挥抗生素的最大效用,才能避免极大的浪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
( 摘自《参考消息》)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于治病的抗生素可能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可以直接提取,抗生素也可能是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一种物质。
B.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在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
C.抗生素使用不当例如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会引起种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D.研究还证明,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和多粘菌素B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其中氯霉素可能让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甚至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我国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用对的,只用贵的;需要时用,不需要时也用;超时或超量使用;随便的、盲目的联合用”等问题。
B.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当这些细菌再次传染的时候,就对曾经使用过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经常如此,最终就会使其对这种药物不再敏感。
C.对抗生素"敏感"的"菌群"会被其抑制,而"耐药"的"菌群"则由于不能被抗生素抑制引起"二重感染",某些真菌很顽固就是这个原因。
D.自从本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用抗生素救活的人不计其数,抗生素济世救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自行购买抗生素,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要凭想当然到药店买药,而应有病先看医师,凭处方购药。
B.不任意服用抗生素,对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可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如果吃药仍无效,要么药加量,要么去输液。
C.不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的确有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它需要专业的评估,所以看感冒等日常小病时不要动辄要求医师开抗菌药。
D.不随便停用抗生素。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因为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1.B (“已然”与“或然”混淆,“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错误,原文是“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2.C(对象张冠李戴,原文是“耐药的菌群,则因为失去了对手的约束而大量繁殖,其结果就是耐药菌引起了二重感染。”“对手”指敏感菌群,而非抗生素。)
3.B(“要么药加量,要么去输液”错。应该“要谨慎使用,如果吃药仍无效应停药、最好到医院确诊后再按医嘱服药”不能私自“要么药加量,要么去输液”
随笔作文 篇2
大气是指围绕地球的空气包层。与海洋、陆地共同构成地球体系。从环境学角度上看,与水体、地表(及地内坚固物体)分别称为气圈、水圈、岩石圈;彼此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大气是地球体系中动量、热量与物质循环的关键。…
大气是指围绕地球的空气包层。与海洋、陆地共同构成地球体系。从环境学角度上看,与水体、地表(及地内坚固物体)分别称为气圈、水圈、岩石圈;彼此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大气是地球体系中动量、热量与物质循环的关键。
大气层随地球系的演变而经历了不同的大气演化阶段,生命圈出现使大气从还原性变化成为现代的氧化大气,它又对生态活动起着关键影响。大气总质量约为5.3X1018kg约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低层大气以氮、氧为主,有少量惰性气体,以及水汽、臭氧、二氧化碳、其它痕量气体和悬浮的固体、液体颗粒物,这些物质的浓度与大气污染状况有关。大气的海平面平均气压为1013.30hPa,气温为288.15K,密度为1.225kg·m-3。大气密度随着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并逐渐趋于稀薄,其向行星际空间过渡且无明确的上界,一股将大气上界定为距地面1000km处。这也是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
大气跟随地球运动,也受日、月引力潮汐作用。作为地球主要能源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传输到地面,大气层对地球辐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低层大气由于地面非均匀加热,形成了各种不同性质和尺度的空气团;它们的运动形成了各种尺度的天气过程,伴随队各种天气现象(诸如云、降水、雷电、大风等),并有冷热、于湿周期的气候变化。大气的温度、压强、密度、成份等状况,决定了在其中传播的流体的、声学的、电磁的波动的传输特征。
在垂直方向上,大气有各种不同的分层立法:按温度随高度分布特征,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按大气成分的均匀性,可分为均质层和非均质层;按气体的电离状况与受地磁作用,可分为中性层、电高层和阐层。
随笔作文 篇3
①三峡工程是个"四美具"的特大工程。②四美者:防洪、发电、通航、南水北调。③建设三峡工程最大的目的是防洪。④天有不测风云,如果1860、1870年洪水再现,江汉平原工农业生产基地损失之大,就可能比建设一个三峡工程的费用还要多得多。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是无法替代的。⑥其次,发电,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7680兆瓦,年发电量为840亿千瓦小时(等于火电用煤4000万吨)。⑦按预计,三峡每千瓦的建设费用,与全国16个大型水、火电站比较,它是第11位,淹地是第9位,移民数是第5位,应该说是经济合理的。⑧第三,三峡工程建成,长江600公里水面被抬高,原来江中险滩绝大部分淹没在水下,急流成平湖,利于航行;而下游因有水库调节,枯水期流量增加,也有利于航运。⑨所以上游航运和下游航运各得其利。⑩据有关部门测算,届时可降低航运成本30%左右。⑾最后是南水北调。⑿把长江水调到历经干旱的华北平原,是这个地区人民的心愿。⒀目前西北各地干旱,均在引黄灌溉,因而黄河东流之水可能渐减少。⒁从三峡南水北调,效益不可估量。
1、本文的中心句是。
2、本文条理清晰,主要得益于的运用,如、、。本文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B、①C、①D、①②
②-⑤②②③-⑤③-⑤
⑥-⑦③-⑤⑥-⑦⑥-⑦
⑧-⑩⑥-⑦⑧-⑩
⑾-⒁⑧-⑩⑾-⒁
3、本文具体解说"四美"特点是按的顺序组织材料的,这样认定的依据是等词语。
4、按要求分析画线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①划线句子除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在于。
②加点词"可能"不能删去,是因为。
③加点词"绝大部分"不能删去,是因为。
关键提示
以上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分析说明文层次的能力。分析说明文的层次,首先要弄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思路。若按时间顺序说明的,一般可按时间段分层次;若按空间顺序说明的,一般可按方位变化分层次;若按逻辑顺序说明的,一般可按总一分一总式(或:总--分;分--总)、主--次式(或:次--主)、果--因式、表象--实质式等分层次。另外,"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之类的词语,也是我们准确、快速划分层次的好帮手。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需要,也是应"素质教育"之试的需要。
解题思路
解答第1题,要弄清①②句之间的关系,句②是具体诠释句①的,是支撑句。
解答第2题,要注意体会"其次"、"第三"、"最后"这些用于排列次序的词语的作用。解答层次划分,可把本题关于"条理"的思路解说与第1题的思路解说联系起来考虑,答案就比较明确了。
解答第3题,要注意体会"最大的"含义,它表明排列次序是由主要的到次要的。
第4题,解答①,只要注意"比……多得多",便知这是把一次洪灾的经济损失和建造一个三峡工程的耗资作比较的结果。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鲜明突出地说明建设三峡工程的必要性。解答②,要弄清"可能"表示推测,它限制说明了这个比较的结果是推测出来的,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假设的情况作评估,无法肯定一定会怎样,如果删去"可能",就变成完全肯定了,表达不准确。解答③,要弄清它是从数量上限制说明被淹没的险滩之多,但不是全部。如果删去"绝大部分",就变成险滩全部被淹没了,这不符合实际。
随笔作文 篇4
在我的书房世界——书桌里,有一盏简单却实用的小台灯。这个小台灯是上学期五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的。
这个小台灯的颜色是紫色的,全身都是塑料的。它的灯座上有一个白色的小开关。一按,台灯就亮了。而小台灯的底座其实就是一个夹子,你可以把小台灯夹在任何你想夹的地方。灯座上还有一个约20厘米长的调节臂,由几十个小铁环和小液珠组成,让我们可以360度随意调节它的方向和角度,让它以最佳角度照亮我,保护我的视力,让我在明亮的空间里认真愉快地做作业。
每天晚上,夜幕悄然降临,我打开心爱的小台灯,轻轻按下开关。小台灯把它柔和、洁白、纯净的光线温柔地洒在书桌上,让我心旷神怡。夏天,我觉得凉爽清新;冬天,我觉得温暖和谐。并且能在最好的状态下认真对待当天的作业。
有一次,我在做作业的时候,突然看到灯在闪,越来越暗,然后小台灯发出“滋滋”的短路声。我抬头一看,啊!小台灯一个灯泡坏了!我心如刀割,就让爸爸给我的小台灯换个灯泡。灯泡换了,小台灯又亮了。从此我更喜欢我的小台灯了,想尽一切办法照顾它。
亲爱的小台灯,每一个夜晚,你都静静地散发着纯净的光芒,陪我走过许多平淡的夜晚。我喜欢你——小台灯!
随笔作文 篇5
⑴地球上有生命的范围,通常叫做生物圈。如果把地球比作苹果,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生活在像果皮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有空气、水、土壤,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命。人们把这个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层,叫生物圈。
⑵①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在不断地循环。②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③生物死后。尸体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④这样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⑤在这样的循环中,大气得到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雨,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成为无害的物质。⑥这些过程都叫做天然自净作用。⑦天然自净的循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⑶破坏天然自净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叫做第一环境问题或者原生环境问题。火山的爆发会使大气增加二氧化碳。病虫害和各种流行疾病,也都属于这一类。
⑷另一类是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叫做第二环境问题,或者叫做次生环境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工业生产中排出来的废水、废气、废渣(简称三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水俣病、赤潮、伦敦烟雾都是由于三废破坏了天然自净循环而造成的。此外,城市的烟尘、噪声、垃圾、放射性物质等等,也都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9.什么叫生物圈?(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出20 个字)
10.请根据文意解释原生环境问题中的原生和次生环境问题中的次生的意思。
原生:
次生:
11.给本文加个标题,下面最恰当的是( )
A.生物圈 B.生物与环境 C.环境污染 D.保护环境
参考答案:
9.地球上有空气、水、土壤,有生物生存的表面层。(3分)
10.原生:自然界自身因素造成的;次生: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4分)
11.B。(3分)
随笔作文 篇6
说明文基本知识
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如。
说明文的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1、考查说明对象:
答题技法: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例:《看云识天气》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例:《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
(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5、段意概括: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6、“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7、段落语句顺序:
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向沙漠进军》
5、6段照应上文游击战、阵地战顺序。
8、语言准确性: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9、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10、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12、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看题目、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
13、考察对说明事物特征的把握。
答题技巧:尽量从原文中找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中关于它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14、说明文的语言
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标准为:语言是否生动形象、有趣味,是否运用了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15、说明文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说明语段的作用
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随笔作文 篇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在广泛使用空调、电脑、手机、随身听、电视、微波炉、冰箱、电磁炉……这些电器设备的今天,一个重大的污染难题就随之出现了,电器设备辐射出的电子雾越来越多。
傍晚回家,茶余饭后,安坐在沙发上欣赏电视节目,消除一天的疲累。你可知道,在无形中你正在遭受电磁波的污染,而且距离电视机越近污染越严重。有一个明显的例子,美国生物学家对1700名流产的孕妇进行了调查,在这些孕妇当中,有75%的流产发生在冬季的三个月里,因为在这个季节里使用电热毯最多、最集中。有人对近15000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调查发现,每周使用录像机、显示器20小时以上者,身体健康比不使用者差一半,孕妇的不良反应达到90%。美国一位30多岁的妇女因严重心律不齐,植入了心脏起搏器。出院后,她只要一跨进超市就感到心悸、呼吸困难、头晕,一回到家里就恢复了正常。后来请教专家,才明白大型超市里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发出了强大的电磁波干扰了植入的心脏起搏器的正常运转。
电子雾污染的最大危害还在于这种时时刻刻围绕我们的杀手是无形的,看不见、听不到,不显山不露水。在一般情况下,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辐封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并不多。大量存在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通电器带来的低强度电子雾污染,这种污染辐射不像农药中毒、噪音污染那样立竿见影,是在不知不觉中,长期地作用于人体。这是最多、最难避免、最不引人注意的污染。那些充实于空间的电磁波穿透力极强,透过体表深入深层组织和器官,平时或许不太引人关注,一旦出现表层组织疼痛,深层组织或者器官已经受到严重损害了。
电子雾干扰人体的生物磁场,伤害人体细胞,扰乱人体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使人体免疫力、生殖能力、代谢功能下降。极易导致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出现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甚至心肌梗死、脑梗死……国外研究证实,电子雾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癌细胞增加。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住宅居民,患乳腺癌的几率比常人高7.4倍!在高压线附近作业的工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意大利医学专家认为,他们国家每年大约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主要原因是电磁污染所致!尤其是距离高压线较近的儿童家庭,是更为直接的受害者。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电子雾是从电器设备辐射出的,电子雾污染就是电磁波污染。
B.给人体造成损害的电子雾多数是过量的超强的电磁波强辐射。
C.一旦电磁波透过体表进入深层组织和器官,深层组织已经受到严重损害了。
D.电子雾污染导致孕妇流产,儿童罹患白血病,其危害程度大大超过了吸烟。
9.关于电子雾的危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生物学家对1700名流产的孕妇进行调查,75%因使用过电热毯而流产。
B.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每周使用录像机、显示器20小时以上者,身体健康比不使用者差一半。
C.意大利每年大约有400多名儿童主要因为电磁污染而患上白血病。
D.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住宅居民,患乳腺癌的几率比常人高7.4倍。
10.在日常生活中,电子雾危害人体时,具有什么特点?(3分)
参考答案:
8.A(B项原文为“在一般情况下,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并不多”,电磁波是不知不觉中给人体带来危害的。C项为原文“电磁波穿透力极强,透过体表深入深层组织和器官,平时或许不太引人关注,一旦出现表层组织疼痛,深层组织已经受到严重损害了”的缩写,但忽略了原文中“一旦出现表层组织疼痛”的限制。D项原文中只谈了电子雾污染,没有将其污染与吸烟进行比较。)
9.A(原文是“75%的流产发生在冬季的三个月里,因为在这个季节里使用电热毯最多、最集中,而她们都曾使用过电热毯。)
10.电子雾危害人体时,具有时时刻刻,不知不觉(看不见、听不到,不显山不露水)的特点
随笔作文 篇8
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是放出15~30吨氧气。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随笔作文 篇9
眼睛为什么不怕凉?
首先得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会感觉到冷。人体体表不均匀地分布着许多可以感受到冷暖变化的感受器(也称“冷点”和’热点’)。一般来说,冷点要比热点多。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温度也随之下降,这样就刺激了表皮的冷点,冷点再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从而使人感觉到冷。人的眼睛是由眼球、眼结膜和眼睑皮肤组成的,眼球的角膜、巩膜和体内器官的表面一样,根本没有冷热感受器,而结膜和眼睑皮肤上的冷点和热点也很少。所以,当外界温度变化时,没有什么感受器向大脑报告,眼睛对冷热变化的感受就极为迟钝。
当然,眼睛之所以不怕冷,还因为眼睑不断开合、眼球不断转动,从而产生丰富的热量,即使数九寒天,眼球表面的温度也都在10℃以上。
为什么冷风拂面会使人流泪呢?这就需要从眼睛的泪器结构上找原因了。每个人的眼睛都有一套精致的泪器,它包括泪腺、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几个部分。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分泌的泪液,流在眼睛的角膜和结膜上,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这以后,泪液通过眼睛内侧的泪小点,依次流进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最后进入鼻腔。
一般情况下,泪液分泌很少,不会感觉到鼻腔里有泪液存在,只是情绪受到刺激后,泪液分泌大增,人们才感受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由于泪小管和鼻泪管都很细,当冷风拂面时,寒冷会刺激眼睛,使本来就很细的泪小管和鼻泪管收缩,从而导致泪管阻塞,泪液便无法从正常的途径流走,于是便“夺眶而出”。但过一会儿,泪小管和鼻泪管适应了寒冷的刺激,收缩就会停止,流泪的现象就会消失。所以,“迎风流泪”并不是眼睛的冷点对温度的直接感受,而是泪器适应寒冷的一种短暂生理反应。
随笔作文 篇10
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目录 1 基本概念主要作用常见分类其他资料 展开基本概念主要作用常见分类
3.1 举例子
3.2 作引用
3.3 作比较
3.4 列数字
3.5 分类别
3.6 打比方
3.7 摹状貌
3.8 下定义
3.9 作诠释
3.10 列图表其他资料
4.1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4.2 解题思路和技巧基本概念
说明方法,是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主要作用
说明文的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3 常见分类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这10种。
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中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作引用、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
“作假设”小学和初中不常用,一般是到高中和大学才可能学到。
3.1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看云识天气》(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
3.2 作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例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3.3 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
比”。
好处: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3.4 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好处: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3.5 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说“屏”》(使读者明白屏的种类。)
3.6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还有联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
3.7 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mó)状貌。好处: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例句: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使被说明更具体,更形象。)3.8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例句: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统筹方法》(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3.9 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好处: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例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中国石拱桥》(使读者明白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
3.10 列图表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更具体。
好处: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其他资料
4.1 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4.2 解题思路和技巧
(1)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那么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等。
2、抓首总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抓住事物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宽窄、正反)等等方面。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
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3)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可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4)逐段概括要点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
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5)把握中心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
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
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6)体会语言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当然,文字的生动性也应充分注意。
随笔作文 篇11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被称为“紫禁城”。在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誉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还是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保和殿吧!
保和殿也是故宫的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面。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殿居中,保和殿在后。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有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的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风的望柱1460个,老龙头1138个。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重叠起伏,这时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的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
看好了保和殿,接下来请我们去太和殿做客吧!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的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皇帝生日以及公布进士皇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每逢大典之日,从太和殿至天安门外,设有庞大的仪仗,太和殿前檐下设有中和韶乐,太和门内有丹陛大乐,王公立于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齐聚于内陈设有品级山的御道两旁。皇帝出宫御太和殿,午门钟鼓齐鸣,殿廷乐队相继演奏,殿内外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以显示封建皇帝的专贵和威严。
20xx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更新于:2个月前上一篇:清晨早起励志正能量文案
下一篇:文艺慢生活的句子通用
发表评论